从“双减”政策引发的热烈讨论,到受疫情影响而开启的“线上教学”,到最近刚刚落地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去年以来,教育始终是个热门话题。
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的方案和标准将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
在近日采访中,大多数家长对新课标的调整给予肯定。市民代女士说:“家长也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以学习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陪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输出,匹配上教育改革的节奏,帮助孩子及时适应新课改目标。”此外,面对目前很多“鸡娃”内卷的焦虑,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助力孩子全方位发展。
“大语文”时代将至
建议:“内功”深厚 方能无招胜有招
新变化
新课标发布之前,语文是众多学科之一,新课标发布以后,语文成为“榜一”的存在。在课时量变化中,语文课时占比高达20%-22%,列诸多学科之首,占据了绝对C位。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了语文教学的4个版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包括了文化自信、语文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国家第一次把“文化自信”这4个字,写进了课标。
家长反响
“大语文”时代要来了,语文难度是否会加大?作为学生又该如何学好语文?很多家长不免忧心忡忡。
市民刘女士表示,新课标发布后,语文对孩子的阅读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她告诉记者,自己女儿现在上初二,语文试卷里,有不少主观题,很考验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女儿班里有部分同学连试卷都没做完。“语文学不好,弄不清出题者意图,孩子也很难拿高分。”她说。
专家建议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大语文观”,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了。语文学习,尤其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越来越重要。未来语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会更紧密,传统文化知识也将糅合在学科中加以重点考查。
从教32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高杭健认为,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基础阅读之外,还需增加整本书阅读,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因此,高杭健建议家长在课外增加孩子的阅读训练。他表示,应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读书“每有会意”随时记下来。
此外,写作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现实生活,是真情实感,是合理想象,是自由、创意的表达。技巧、招式仅仅是外功,综合素养才是“内功”,“内功”深厚,可以无招胜有招,这是语文写作的根本大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高杭健表示,要想成为写作“妙手”,拥有生花“妙笔”,必须经受丰富深厚的生活历炼,好好生活,用心观察、体验、思考、感悟、积累、实践,是写作、成长的必由之路。
外语课时降低 词汇量提高
建议:避免“哑巴英语” 家校合一才能行稳致远
新变化
这次新课标改革中,外语地位改变较大。小学外语科目起始授课年级,改为三年级。课时占比为6%-8%,低于体育与健康的10%-11%、艺术9%-11%。此外,对词汇量的要求有明显提高。以小学为例,原本小学阶段对词汇量的要求是掌握1600个词汇,新课标改革后,现在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更高。未来的外语科目会进一步回归语言本身,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和使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反响
“外语位置降了这么多,是不是以后要成为副科了?”高新八小一位学生家长问道:“新课标对外语词汇量要求比以前更高,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需不需要提前介入外语学习?都说培养语感要趁早,三年级才上外语课会不会来不及了?”
专家建议
在高新一小英语学科组长张蓉君看来,义务教育段外语科目的语种主要是英语。此次新课标改革对外语科目的调整,不应误读为外语的主科地位下降。外语课时占比低的很大原因是小学一、二年级不设置外语学科,总体课时肯定要比语文和数学科目少。
“语言从小学起会更容易,因此也需要家长重视。我建议从一、二年级起,家长可以先帮助孩子掌握基本拼读,配合老师和学校在家中营造学习氛围,家校合一才能行稳致远。”张蓉君坦言,在学校虽然英语课时量降低了,但是词汇量要求增加了,这样一来英语阅读就非常重要。不仅是课堂上的阅读,课外的阅读也得跟上,这样才能让词汇量从广度甚至深度上有所增加。
张蓉君认为,此次新课标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了育人的导向,将原来教和学的过程,变成了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新要求。老师应当把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语境,避免“哑巴英语”的应试教育模式。
体育日渐站上“高地”
建议:学校应在未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新变化
此次新课标显示,以前内容很单一的体育课,变成《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占比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一跃成为小学、初中阶段的第三大重要科目。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宽。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部分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每类还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家长反响
体育教育一直不太受重视,在之前的教学中,很多体育老师常会被迫把体育的课时让给占比更大的语数英三门科目。
对新课标的调整,家长们普遍表示肯定,调整后体育地位上升,究其根本还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好地状态投入学习。
专家建议
体育应该怎么学?体育课怎么体现健康意识?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王涛在采访中表示,本次新课标详细列出来了各学段具体的教学内容,系统化的编排了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要通过不同学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教会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保护自己的身体,继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标施行后,希望会有更多新兴的体育活动进入到校园中。学校可以将课后服务、社团中已有的体育活动,将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地转化为校本课程,在未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王涛表示,接下来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组织区域内教师进行学习,让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系统培训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实践。
“要打造从校内到校外的运动氛围。”吉祥路小学的一位体育教师也指出,对体育科目的重视,同时也增加了对运动场的需求,学校和全社会都需要进一步加快运动场地建设的步伐,补齐社会全民公共健身设施的一些短板。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杨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