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五、六年级期末复习(1)|易错题

2023-06-26 浏览:

五年级(期末1)易错题

1.一种植物,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它长到5厘米需要(      )天。

2.有一块三角形大蛋糕,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8厘米,60厘米和36厘米。现在在这三条边上等距离地插蜡烛(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要插),且每相邻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一共可以插多少根蜡烛?

3.(如图)设计师计划用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块长方形瓷砖?

4.甲、乙、丙三个徒弟和一位师傅站成一排照相留念,师傅不能站在两端,一共有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5.在长16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

6.一个直径是6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周围有一条2米宽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

7.在一张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直径为2厘米的圆,最多可以剪(     )个。

8.图①表示一张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移动到右边,每秒移动2厘米。图②表示长方形纸条移动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的情况。移动8秒后重叠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图①)  

图②

9.(如图)A、B两地相距8千米,明明和冉冉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明明每小时行7千米,冉冉每小时行2.5千米,几小时后,明明超过冉冉1千米?(用方程解)

10.一条路长100米,在这条路的两侧种树。每隔5米种1棵,两端都种树。请问这条路上一共种树多少棵?

答案解析

【易错题1一种植物,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它长到5厘米需要(  )天。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看到“20天能长到20厘米”,会不假思索地认为1天长1厘米,所以长到5厘米需要5天。

【思路点拨】根据“每天长一倍”,可知后一天的高度应该是前一天的2倍。再根据“20天能长到20厘米”,想到第20天的高度应该是第19天的2倍,即第19天的高度为20÷2=10(厘米);第19天的高度又应该是第18天的2倍,10÷2=5(厘米),所以长到5厘米需要18天。

【易错题2】有一块三角形大蛋糕,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8厘米,60厘米和36厘米。现在在这三条边上等距离地插蜡烛(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要插),且每相邻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一共可以插多少根蜡烛?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忽略了“每相邻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这个条件,仅仅找到48,60和36的公因数6,认为这个相等的距离是6厘米,造成结果偏大。也有同学虽然找对了12厘米为一段,但错误理解了“三个顶点都要插”在封闭图形里的实际情况,每条边算出段数后都加1得到蜡烛数,48÷12+1=5(根),60÷12+1=6(根),36÷12+1=4(根),5+6+4=15(根),造成顶点处重复算,结果也偏大。

思路点拨】在三条边上等距离地插蜡烛,那么每相邻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应该是48,60和36的公因数,每相邻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这个距离就应该是48,60和36的最大公因数,(48,60,36)=12,最大距离是12厘米。在这个三角形周边上按12厘米一段分,共有(48+60+36)÷12=12(段)。又因为三个顶点都要插,且三角形是封闭图形,每个顶点两条边共用,所以间隔数和蜡烛根数是相同的,因此一共可以插(48+60+36)÷12=12(根)。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易错题3】(如图)设计师计划用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块长方形瓷砖?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会认为答案是6×8=48分米),但这不是最小的!

【思路点拨】“用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是求8和6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使用短除法。

[8,6]=2×3×4=24,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24(分米)。一横行需要24÷8=3(块),一竖列需要24÷6=4(块),共需要3×4=12(块)。

【易错题4】甲、乙、丙三个徒弟和一位师傅站成一排照相留念,师傅不能站在两端,一共有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错因分析】思考没有做到有序,排法有重复或者遗漏。

【思路点拨】师傅不能站在两端,说明师傅只能站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如果师傅站在第二位,会有以下6种排列方法(用字母a代表师傅):

甲站第一位:甲、a、丙、乙;甲、a、乙、丙;

乙站第一位:乙、a、甲、丙;乙、a、丙、甲;

丙站第一位:丙、a、甲、乙;丙、a、乙、甲;

如果师傅站在第三位,也会有6种排列方法,故共有12种排列方法。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易错题5】在长16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以宽为半径求出圆周长的一半10×2×3.14÷2=31.4厘米),或者以长为直径,求出圆周长的一半16×3.14÷2=25.12厘米)。

【思路点拨】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思考1:如果以宽为半径,那么直径就是10×2=20(厘米),大于长方形的长,是不合题意的(如图)。

如果以长为直径,半径是16÷2=8(厘米),小于长方形的宽10厘米,符合题意。(如图)

思考2:半圆的周长包括圆周长的一半+一条直径,所以是16×3.14÷2+16=41.12(厘米)。

【易错题6】一个直径是6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周围有一条2米宽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以为花坛与水泥路形成的大圆的半径是:(6+2)÷2=4(米),于是计算水泥路的面积:4²π-(6÷2)²π=7π(平方米)。

【思路点拨】圆形花坛的直径是6米,水泥路宽2米,形成的大圆直径应该是:6+2+2=10(米),水泥路的面积是(10÷2)²π-(6÷2)²π=16π(平方米)。

【易错题7】在一张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直径为2厘米的圆,最多可以剪(  )个。

【错因分析】长方形的面积7×4=28平方厘米),圆的面积(2÷2)²π=3.14(平方厘米),28÷3.14≈9(个)。

【思路点拨】因为长方形的长不是圆直径的整数倍,求个数不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如图)

长方形纸的长是7厘米,虽然是圆直径的3倍多一些,但实际剪时,长边只能剪3个,长方形纸的宽是4厘米,是圆直径的2倍,能剪2个,3×2=6(个)。

【易错题8】图①表示一张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移动到右边,每秒移动2厘米。图②表示长方形纸条移动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的情况。移动8秒后重叠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图①)  

图②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认为“每秒移动2厘米”,8秒移动8×2=16(厘米),纸条宽2厘米,16×2=32(平方厘米),所以得到错误结果是32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从图②可以看出移动6秒后,重叠面积到达最高点并且在此持续到10秒后才下降。显然移动6秒时纸条最右边到达正方形最右边,此时重叠部分的长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此时重叠部分的长是6×2=12(厘米),面积为12×2=24(平方厘米)。在6秒到10秒之间,重叠部分面积不变,一直保持在24平方厘米。直至10秒后,纸条最左边离开正方形最左边,重叠面积开始减少。所以移动8秒后重叠部分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易错题9】(如图)A、B两地相距8千米,明明和冉冉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明明每小时行7千米,冉冉每小时行2.5千米,几小时后,明明超过冉冉1千米?(用方程解)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没有理解超过1千米的意思。

【思路点拨】从题中“A、B两地相距8千米”“明明超过冉冉1千米”可知明明共比冉冉多行了8+1=9(千米),也就是明明行的路程比冉冉行的路程多9千米。

解:设X小时后,明明超过冉冉1千米。

    7x-2.5x=8+1

       4.5x=9

          X=2

答:2小时后,明明超过冉冉1千米。

【易错题10】一条路长100米,在这条路的两侧种树。每隔5米种1棵,两端都种树。请问这条路上一共种树多少棵?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求出100÷5+1=21(棵),忽略了“在这条路的两侧种树”这个条件。

【思路点拨】根据已知条件“一条路长100米,在这条路的两侧种树”,不仅要关注 “两端都种树”,还要关注“两侧”!一侧种的棵树是100÷5+1=21(棵),两侧种的棵树一共是21×2=42(棵)。

作者:江苏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张缅   

校对:大黑狼   

六年级(期末1)易错题

1.11✕(-)✕13

2.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b,乙数是(     )。

3.7.02立方分米=(     )升=(     )毫升。

7.02立方分米=(      )升(      )毫升。

4.在一张精密图纸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长度2毫米。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5.一块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28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按照1∶200画在图纸上,花圃的图上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圆锥形容器容积是25升,内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这个容器高(      )分米。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圆锥体积最大是(         )立方厘米。 

8.有一弹簧秤,在200克以内,称的物体质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例。在这个弹簧上挂20克的物体,长度是5cm;挂60克物体,长度为7cm。弹簧原来有多长?

9.甲乙丙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

1)从工作时间来看,乙比甲多(     )%。

2)从工作效率来看,丙比乙少(     )%。

10.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     )∶(      )。(假设溶液混合的时候,溶液体积可以直接简单相加。)

答案解析

【易错题111✕(-)✕13

【错因分析】学生想不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直接通分计算。

【思路点拨】观察到整数11可以和分母11约分,整数13可以和分母13约分。因此,可以把11×13结合、看作一个整体,再运用乘法分配律。

11✕(-)✕13

=11×13×(-)

=11×13×- 11×13×

=26-11

=15

【易错题2】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b,乙数是(    )。

【错因分析】有些同学没有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把甲数当成一份数,错误地写成3a-b。

【思路点拨】这种倍数关系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楚哪个量是一份数。读题可知,乙数是一份数,甲数比乙数的3倍少b,说明如果甲数加上b,就正好是乙数的3倍。所以乙数就是(a+b)÷3。

【易错题3】7.02立方分米=(   )升=(   )毫升。

7.02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错因分析】有的同学分不清常见的单位换算和复合单位,两种类型题目易混淆。还有部分同学对单位换算题目不熟练,进率不清楚。

【思路点拨】第一小题是连等算式,表示三个量之间都是相等的关系。正确答案是7.02立方分米=(7.02)升=(7020)毫升。第二小题是复合单位,7立方分米是7升,0.02立方分米=20毫升。所以7.02立方分米=7升20毫升。

【易错题4】在一张精密图纸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长度2毫米。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错因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例尺比较多的是地图、小区或景区平面图等,这些多为缩小比例尺,所以部分同学会习惯性把小的数据放在前面,而忘记根据比例尺概念进行理解。

【思路点拨】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题意可知,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2毫米。完整解答是:

5厘米∶2毫米

=50毫米∶2毫米

=25∶1

答: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是25∶1。

【易错题5】一块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28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按照1∶200画在图纸上,花圃的图上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错因分析】第一个问题,部分同学会把长与宽的和当作28;第二个问题,部分同学把1∶200当作面积的比,其实应该是对应边长度的比。

【思路点拨】第一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长与两条宽,所以应该先除以2,然后再按比例分配。第二个问题,根据边的比是1∶200,可以知道面积的比应该12∶2002=1∶40000。完整解答是:

28÷2÷(4+3)=2(米)

(2✕4)✕(2✕3)=48(平方米)

12∶2002=1∶40000

48平方米=480000平方厘米

480000÷40000=12(平方厘米)

答:这块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花圃的图上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易错题6】一个圆锥形容器容积是25升,内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这个容器高(    )分米。

【错因分析】有的同学在计算圆锥的高时也直接用体积除以底面积,与圆柱、长方体相同,是错的。

【思路点拨】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除以三。所以再计算高时,应该先把体积×3;也可以理解为先把圆锥×3转化为圆柱。

25×3÷7.5=10(分米)

【易错题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圆锥体积最大是(    )立方厘米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不能直接判断出体积最大情况;直接计算时,计算了小体积的情况,忘记另一种可能。

【思路点拨】体积最大时,是较长直角边作为圆锥的半径,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的高。答案是:42✕π✕3÷3=16π(立方厘米)。

【易错题8】有一弹簧秤,在200克以内,称的物体质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例。在这个弹簧上挂20克的物体,长度是5cm;挂60克物体,长度为7cm。弹簧原来有多长?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没有弄清楚弹簧秤的原理,以为弹簧所挂物体的质量与弹簧总长度成正比例关系,会以为20÷5=4(克)就是弹簧每伸长1厘米所对应物体的质量。

【思路点拨】用弹簧秤称东西时,成正比例关系的是所挂物体质量与弹簧伸长长度(增加长度)。读题理解便会发现,弹簧秤挂20克物体与挂60克物体的总长度相差了2厘米,而弹簧原来的长度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得出2厘米对应的质量是40克,40÷2=20(克),即弹簧每伸长1厘米,就需要挂20克的物体。挂20克物体,弹簧可以伸长1厘米,而弹簧总长度是5厘米,由此得出弹簧原来的长是5-1=4(厘米)。

【易错题9】甲乙丙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

(1)从工作时间来看,乙比甲多(  )%。

(2)从工作效率来看,丙比乙少(  )%。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不仔细读题,第(2)小题也用时间做了,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该用相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第(1)小题用(30-20)÷20=50%。第(2)小题是从工作效率方面看的,而不是从时间方面看的。读题可知,乙的工作效率是,丙的工作效率是,算式是(-÷= 25%。

【易错题10】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  )∶(   )。(假设溶液混合的时候,溶液体积可以直接简单相加。)

【错因分析】有些同学习惯于用具体量来解决问题,此题中没有具体量,不知该如何求出酒精和水的体积。所以错误地把两瓶中酒精的份数相加,水的份数相加。

【思路点拨】两个瓶子相同,说明体积相同,但是第一个瓶子的总份数是4份,第二个瓶子的总份数却是5份,说明比较的标准不同,需要将这个相同量的标准变得相同,即通过扩倍将份数变得相同。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0,可以把两个瓶子的总份数都变成20份,相应的酒精和水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列表表示过程更加清晰:

把两个瓶子的体积都变成20份后,此时标准已经统一,份数便可以直接相加减了。算式是:(15+16)∶(5+4)=31∶9。

作者: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闫波

校对:吴晶

往期推荐

一年级:

1.一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一、二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3.一、二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一、二年级(第五单元)|易错题

5.一、二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

6.一年级(第五、六单元)二年级(第七、八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

1.二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一、二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3.一、二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一、二年级(第五单元)|易错题

5.一、二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

6.一年级(第五、六单元)二年级(第七、八单元)|易错题

三年级:

1.三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

2.三、四年级下(第二至五单元)|易错题

3.三、四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三年级(第五单元)、四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

5.三年级(第六单元)、四年级(第七单元)|易错题

6.三年级(第七单元)、四年级(第八单元)|易错题

7.三年级(第八、九单元)|易错题

四年级:

1.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三、四年级下(第二至五单元)|易错题

3.三、四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三年级(第五单元)、四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

5.三年级(第六单元)、四年级(第七单元)|易错题

6.三年级(第七单元)、四年级(第八单元)|易错题

五年级:

1.五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五、六年级下(第二、三单元)|易错题

3.五、六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五年级(第四、五、六单元)|易错题

5.五年级(第七单元)、六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

六年级:

1.六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五、六年级下(第二、三单元)|易错题

3.五、六年级十大易错题|期中复习

4.六年级(第四单元)|易错题

5.六年级(第五单元)|易错题

5.五年级(第七单元)、六年级(第六单元)|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