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试每册每课说课稿,说课示范,说课视频,教案,一次备好,过教师招聘面试,以下是其中几篇,可以看看,作下参考!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就是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因数、倍数以及2、5的倍数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工作。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找出一些数的因数,是今后判断质数、合数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帮助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观察到教材是直接出示百数表进行探究的,我认为可能需要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铺垫,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自行提出用百数表继续探究,也有助于我顺势提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教材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其实我认为作为教师不要一口气把问题都提出来,或者并不一定是要全部提出来。要极力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那么我会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先圈出3的倍数,进一步提出可否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会与什么有关。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便能够发现之前学习的结论在此并不适用,进而引导出后续学习内容。
经历了猜想失败后我会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做尝试。我会从两个维度提示——我们单纯横着看找不到什么规律,还能怎么看;或是提示我们只看个位不行还能怎么看,逐渐让学生发现“斜着看时,十位依次增大1,个位依次减小1,总和不变”。
此处结合上一部分引导的两个维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重点讨论3的倍数对于个位是否还有特殊要求以及十位与个位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之后再组织学生反馈,多次举例验证,便可以得出个位可以是任意数且十位和个位的和均为3的倍数。
但是在这里我观察到学生的感知其实一直都是“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因此进行提问,我们今后可以怎样找3的倍数。可能有学生提出可在已经圈好的百数表中对照找寻,我便顺势提出若为几百几千是否还要准备其他的数表,进一步突出总结特征的便捷性及总结的全面性。
在此基础上便能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我辅以规范性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便会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部分,先让学生判断下面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
24 58 46 96
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在每个数后面加一个数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这样分阶段的练习既能够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提问学生:今天有什么收获?并带领学生回顾3的倍数的特征,发现研究倍数的特征时方法各有不一,以此体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关于课后作业,我会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数字同时是2、3、5的倍数,并尝试列举1000以内的这种数字。这样的作业能够在夯实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又兼顾到之前学习的内容,真正达到作业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基础,因此理解并掌握该性质尤为重要。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各个方面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还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
熊妈妈按不同分法给三个孩子分三块巧克力,第一块平均分成两份,给老大一份;第二块平均分成四份,给老二两份;第三块平均分成八份,给老幺四份。提问:哪个孩子分的巧克力更多?然后说明通过这个故事学习一个新知识,进而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情境,利用一个小故事,将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淡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更好的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图片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找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设置为小游戏,同桌之间分别写几个不同的分数,让对方写出与其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这样的设置不仅能进一步巩
固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
开场白:各位评委上(下)午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老师的03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摸球游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摸球游戏》节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编排的。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等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概率观念。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分析、总结能力,体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渗透概率思想。
(三)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总结概括“不可能”、“可能”、“一定”等事件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活动教学方法为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要素,把对数学的感知学习与操作学习融合在一起,分层递进、试验分析、总结方法。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观察体会法,通过观察教师的摸球活动,总结出不确定现象中“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情况。
②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摸一摸”,懂得操作过程的记录方法。
③分析总结法,通过观察、整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原因。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2个球(第一盒全是黄球、第二盒全是白球、第三盒一个黄球一个白球)请三个同学上台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数最多者获胜。要求台下学生先猜测谁会赢,然后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结果的对比中自然的引出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指出我们这节课就继续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数学课堂,既活跃了气氛,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
(二)实际操作、分析总结
本环节里改变盒子里黄球、白球的数量,变为9个白球、1个黄球。请学生猜猜看,摸出其中的一个球,是摸中黄球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球的次数多?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题卡中。
接下来继续引导学生:想不想自己摸球来验证猜测? 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大家轮流摸球,每人在自己题卡的表格上记录结果,然后把球放回再摸。为了统计时方便,白球用“∨”表示,黄球用“○”表示。
在摸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整理记录的数据,完成表格下面的“填一填”。然后做汇报。并小组讨论一下通过玩这个游戏,能明白了什么道理?接下来请学生代表进行小结,我给予一定的补充,最后总结出:虽然有些事情的发生不能确定,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联系实际,分层拓展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联系实际,对刚刚弄清的知识及时强化。
①在全班同学中任意请出一位,是戴眼镜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戴眼镜的可能性大?
②在第二小组中任意请出一位同学,是男生的可能性大,还是女生的可能性大?
③在我们这个教室中任意请出一个人,是老师的可能性大,还是同学的可能性大?
这类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难,因此所占用的时间并不多。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深化概率思想,请学生进行填词活动。
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
①太阳( )从西边升起。
②从两个红球中,任意摸一个,( )是红球。
③星期天( )是个大晴天。
④爸爸的年龄( )比我小。
⑤抛一枚硬币,正面( )朝下。
本环节最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盒子里装9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闭上眼任意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通过本题目,进一步强化新知
(学生已有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初步认识。这里提供有层次的材料,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保护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也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
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有一种袋装的小食品,每袋中都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印有唐僧师徒四人中的一个,规定集齐这四个人就可获大奖。然而很少听到有人获大奖,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下节课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这样的作业安排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