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语文 资料
2008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合集(58个)
跪求语文高考复习资料
一、紧扣考纲,有的放矢。
2008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体现了省《考试说明》的要求。笔者认为,2009年高考结构和内容应该是在2008年省《考试说明》基础上的平稳过渡。因此,在新的省《考试说明》未出台之前,可以以2008年省《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参考《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并和2008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山东卷、江苏卷及海南(宁夏)卷作对比分析,从而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二、注重语基,培养能力。
从2008年实行新课程高考省份用的《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来看,语基和能力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因此,在第一轮总复习中应以夯实语基为立足点,以培养能力为着力点。
(一)了解语基考查内容及题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考查内容:2008年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必考内容”与非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相比,变更或增加的考查内容有如下几点:
1.现代文阅读:将“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改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并在“分析综合”一块增加了第⑸小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古诗文阅读:将“理解”部分的第⑵小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改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语言文字运用:①将“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改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②将“识记”部分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改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将“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字的字形”改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③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中增加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2)题型结构:新课程广东卷对语基中的字音、字形、标点、词语、改病句的考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第一大题1—4题,每小题3分;山东卷放在第一大题1—5题,每小题3分;江苏卷放在第一大题1—3题,每小题3分;而海南(宁夏)卷则放在第II卷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中的19、20、22题,每小题3分。对“修辞”的考查,山东卷、广东卷分别将其放在第五大题的18小题和23小题,结合看图写话来考查。海南(宁夏)卷放在第五大题23小题仿写中考查,江苏卷则放在第三大题“古诗鉴赏”的第(2)小题来考查。
从近两年我省高考题型的改革情况来看,2009年我省如果要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应该仍然放在第五大题中,而且采用综合运用形式。至于修辞,可能在第五大题考查,也可能在古诗词鉴赏或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考查。
对文言文的考查除山东卷放在第三、四大题之外,广东、江苏卷、海南(宁夏)卷均放在第二大题考查,采用选择题和翻译题相结合的形式,分值也有所不同。山东卷要求完成9—12题,共22分;广东卷要求5—9小题,共22分;江苏卷要求完成6—9题,共18分;海南(宁夏)卷要求完成4—7题,共19分;而我省只在第二大题中设置3题选择题,共9分,另外,在第三大题还设置了对《论语》《孟子》句子的翻译及简答题,共10分。
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广东卷放在第五大题22、23题,江苏卷放在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中的4、5小题,山东卷放在第五大题16、17、18题,海南(宁夏)卷放在第II卷第五大题21、22、23题,福建卷放在第五大题14、16、17题中。
(3)复习时间安排:对以上知识点复习时间安排可按如下程序递减:①文言文;②扩展语句,压宿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③修改病句;④修辞;⑤词语、成语;⑥字音、字形。
(二)结合阅读与写作,培养探究、联想、创新能力
2008年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第二大部分“选考内容”中要求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与2008年我省《考试说明》相比,无疑加大了试卷的阅读量和答题量。在以往的总复习中,由于阅读分析这一大块比较不好操作,所以往往蜻蜓点水或结合讲评试卷带过,而这又恰恰是学生较薄弱的一块。因此,要想在新课程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就必须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推断和想象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版《考试大纲》在“II考试能力要求”中把探究能力纳入要求考查的六种能力之一,指出“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又分别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提出探究要求:“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提出探究要求:“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除了要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外,可让学生对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阅读,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探究能力。
写作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2008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卷作文占60分,而江苏及福建省占70分。实验版《考试大纲》“写作”部分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并指出“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两个等级”。要使学生在高考中作文得到比较满意的分,在总复习作文训练中除了要分块训练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发散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以及引用哲学上的一些观点作依据对现象进行分析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能力。
三、抓住重点,强化训练。
从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高考试卷来看,新课程语文高考知识点多,覆盖面大,这无疑给高考复习增加了难点。如何做到疏而不漏,凸现总复习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全面复习、抓住重点并“集中火力打歼灭战”的方法。主要关注如下几个重点:
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必考内容”中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8年广东卷、山东卷、海南(宁夏)卷此题分值为6分,江苏卷为8分。考查的内容是《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篇目,主要取材于必修本一—五册及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复习中要求逐篇过关,不但会背而且会写,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似字;不但会默写名句,还会默写任意抽出的一句。教师可将自查、互查、抽查等形式结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使学生掌握并巩固。
2.诗歌鉴赏。这是一个必考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复习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诗歌类型、作家的风格、流派;其次要让学生熟习几种题型的答题方式,规范答题的语言;再次教会学生梳理归类,举一反三。另外,还可利用每节课之前鉴赏一首精选的诗词,并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语言表达运用。笔者认为此部分内容始终是高考语文的“实验田”,因此,总复习中要紧扣考点要求,选用不同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和答题的得分率。
4.阅读分析和写作:见前文。
四、学习经典,阅读名著。
从2007年开始,我省高考语文增加了从《论语》《孟子》《庄子》三部经典著作中“选取浅易的文章作为第II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并将《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九部名著列入2008年考试范围。2009年我省与新课程高考接轨,此两点是否继续列为考试内容呢?不少人对此提出疑问。笔者认为,此两点是我省近两年高考试卷内容改革的两大亮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2009年必然会再考,至于形式如何,有待专家定夺。因此,在总复习中,仍然要坚持学习经典,重点学习《论语》《孟子》,对于《庄子》,只选简易而又思想内涵深的选段来学习。要引导学生阅读2008年省《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名著,强调注意回归课本原著,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的选段,并举一反三,了解原著的主要场面和重大情节,理解原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电影或电视剧,从而对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五、养成习惯,减少失分。
在总复习过程中,始终要强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重点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1.背诵课文的习惯。平时有的同学背诵课文有口无心,以致记忆效率低,考试时即使会背也因写错别字而失分。复习中要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并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复习巩固。
2.审题的习惯。高考在检查知识能力的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如是否认真审题。复习中可要求学生采用指读法,并且每道题目至少读两遍,以确保准确把握题意,按题作答。
3.作文的习惯。有的同学平时写作不先打腹稿,也不先写作文题目,而是一开始就下笔,待文章写完后再定一个题目,这种坏习惯,会导致出现漏写作文题目或中途卡壳或跑题等现象。复习中应要求学生按如下步骤写: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审题,选定立意角度,拟定作文题目;第二步,打腹稿构思布局;第三步,成文;第四步,检查:①检查是否漏写作文题目;②检查字数是否足够;③检查题目中及文章的开关、结尾有无错误字。
4.书写的习惯。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规范:①试卷答题的书写特别是作文的书写,一定要端正、清楚,力求漂亮;②卷面不要贴“膏药”;③用高考规定的签字笔答题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