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发改委、财政局等十部门近日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从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教师。
教师家访早已有之,通过家访,能够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解决个别学生的家庭教育等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入户家访是老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成为社会评价中小学教师从业履职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家访工作出现一些变化,有的家长反映家校联系种类比较单一,频次也较少。国内某一线城市针对家校沟通问题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每学期教师家访的次数以一次居多,占51.11%,有13.97%的家长反映教师家访为零次。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出“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可见家访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必须履行的职责。此次北京市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家访纳入教师考核”,是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有关要求的具体落实。
对于教师而言,家访是责任,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家访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纽带,有利于家校之间良性互动。将家校联系纳入教师考核,有利于促进家访制度化,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作用。学生成长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通过家访能够让教师真切了解学生的“成长现场”,从而更好地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另外,教师家访,对于留守儿童、困难学生也能起到帮助作用。简而言之,做好家校共育,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与交流,而家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做好家校工作也要有开放的思路和眼光。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教师并不一定要像传统家访那样到学生家里去进行家访,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联系,进行“在线家访”,还可以通过把家长请到学校等方式加强家校交流。提高教师家访能力,需要教育部门不仅将家访纳入教师考核,还要对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还要防止教师家访变成简单的“打卡”,衍生形式主义问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家长对家访的理解与配合,避免教师家访给教师与学生家庭带来不必要的“负累”。还要防止家访给部分家庭条件差的家长增加压力,特别要避免加剧给教师送礼的问题,不能让家访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
要加强教师家访,让家访制度化,不能让家访逐渐式微、淡化,这样才能促进“双减”政策更好落地,更好实现因材施教的育人目的。对教师来说,做好家教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回归,有利于加强家校共育,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家访并不是一件过时的事,相反,其在当下有着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理应得到大力推广。将家校联系纳入教师考核,既能够促推教师更好地履职担当,也有助于教师家访制度落到实处。
(北京青年报,作者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