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在城乡也逐渐铺开。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的、有效的、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促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对提高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今后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因此,中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战胜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长为健康的21世纪公民,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随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推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有10%-30%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相当的影响。所以,塑造心理健康,进行心理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目前,农村中学生缺少专职的心理教师,作为班主任应担起这份重托,以下是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时,在实践中得到一些看法:1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水平在工作中,班主任应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如针对学生害怕课堂的提问,用班会时间,先是每人上讲台读一首诗开始,对不敢上台的同学,依据各自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如有好胜心的激发他的好胜,胆小的多加鼓励,怕读错的让其放下包袱,有较强自卑感的通过表扬其优点战胜自卑走上讲台。经过半年的训练,每位同学都能上台自如演讲、自如回答教师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