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路径探析

2023-07-12 浏览: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路径探析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目标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为主,这便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以致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兴趣全无,“耗时多、成效低”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减负,使学生学有所得。下面,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路径作以分析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情境;合作;实践;评价

课堂作为学生发展智力、锻炼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其核心在于有效益、有效果。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扭转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等现象,教师须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结合新课改理念,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推动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从而切实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教学目标设计

一个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的结果,且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前提和指引。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及侧重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在讲授“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之前,我首先熟悉了教材内容,明确了大纲要求,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全面了解。之后,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1.知识与技能: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看、比、掂、估、验的过程,逐步感知克和千克,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我还预估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兴趣是认知的动力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继而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知识点之初,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电线杆上的横木上下晃动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之后,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表示:在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横木就能固定不动了。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这一过程,并向学生问道:“这时观察电线杆、横木和支木,三者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答道:“三角形。”在这之后,我引入了新课:“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三、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导,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意愿展开和进行的,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便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尽可能多地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了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继而由此及彼,让学生思考了圆的周长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简单交流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硬纸板上画出4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剪下来,量出它们的周长,并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通过观察几组不同的结果,学生发现虽然倍数不同,但圆的周长大多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这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使学生认识了圆周率,继而引出了圆的周长公式。如此,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切实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理论实践相互结合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升华和延伸。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进而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完成“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讲授后,我布置了两项课后作业:1.就“你会利用周末时间做家务吗?”这一问题在班级范围内展开调查,并用扇形统计图呈现调查结果(会、有时会、不会);2.对自己一天内的主要活动时间(吃饭时间、学习时间、睡觉时间、娱乐时间等)进行统计,并将其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在组内交流对比,看一看谁的作息时间更加合理。这样,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作为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而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等作用,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动态地反映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摒弃以纸笔测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唯一尺度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主体转向多边化、评价形式转向多样化、评价语言转向具体化等等。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问”促评、示“意”代评、借“物”奖评、言“语”实评等方式。对于评价结果,教师应将其作为一个参数,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定期整理,反思总结,进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其有效性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尽快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想方设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进行积极创新,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从而收获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玲.论小学数学有效情境教学构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81.

[2]邓娟.新课改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33):199-200.

[3]杨艳琴.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7(20):174-175.